查看原文
其他

一天赚30万,年产2亿,中国这个小山村靠手上功夫“红”遍全球

超级乡村研究员 超级乡村研究所 2023-07-01


在河北,流传着一句话:“天上北斗星,地上藁城灯”,说的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屯头村的特产——宫灯

屯头村制作宫灯的历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,距今已有200多年。

在这里,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制作宫灯的好手。不管是红纱宫灯、木雕宫灯、走马灯、工艺纸雕彩灯……样样信手拈来。

粗略统计,现在屯头村一共有18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宫灯。

屯头村村头的巨型宫灯雕塑 图源/纵相新闻

20世纪80年代后,屯头村的宫灯就已经销往全国各地。如今,屯头村拥有1100余家生产宫灯的企业,每年生产的宫灯多达1亿对,年产值15亿元,远销俄罗斯、韩国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。

全国90%以上的宫灯,都来自屯头村。


01

大红灯笼挂上了天安门

20世纪80年代时,屯头村制作宫灯完全依赖手工。挖竹篾、洗竹竿、钻座眼儿、雕刻、打磨、画图……近60道工序,都靠人们一双手完成。

那个时候,一天只能做几个宫灯。

到了90年代,电锯、电钻等电动工具进入了屯头村,宫灯的生产也逐步进入半机械化时代,产量随之上升。

2000年后,注塑机开始广泛应用。如果要制作一个六角形的宫灯,包括框架上的龙凤造型,都可以由注塑机一次成型。这样一来,大大提升了宫灯的生产效率。

图源/纵相新闻

为了方便运输和保存,宫灯支架的材料也慢慢地从竹条变成了钢丝。

到现在,宫灯的生产线,基本实现了60%的机械化。裁钢丝、焊灯座、做灯面等可以通过机器完成,粘金条、贴图案这些就还得靠手工。五六个工人工作一天,大概能组装1000多个宫灯。

如今,屯头村的宫灯产业分工明晰,宫灯骨架、外皮、底座各个零件都有专门的生产厂家,也有人专做组装和销售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。

图源/央视网

河北古今灯笼的白会平,16岁便跟着父亲学习制作宫灯。

“那时候做宫灯非常辛苦,就跟做木工活一样,学这门手艺的人很少。”百家三代都从事宫灯制作,到了他这一代,手艺不能丢。早年间,家庭式作坊根本没有厂房,冬季又是宫灯的畅销时节,经常需要在寒冷的室外工作。

凭着这一股子吃苦耐劳的精神,1997年香港回归时,白会平亲手制作的大红灯笼挂上了天安门。


02

宫灯,成了屯头村的致富“明灯”

程永涛也是村里的“灯二代”,家里的作坊如今变成了大工厂,每年能够生产20万对宫灯,产值超过400万元。而程永涛却说,他家工厂在村里只能算得上中等水平。

每年国庆节后,是宫灯生产的旺季,各个工厂都需要增加人手,工厂用人也十分灵活,大部分是按件计价。村民可以把零件拉回家制作成半成品,再送回工厂组装。又可以顾家,又可以赚钱,这种模式对于村民十分友好。

图源/央视网

常年制作宫灯的张兴娟一家,每年大概能生产0.4~1.5米的宫灯1万个左右,属于销量很稳定的家庭式作坊。

在屯头村,有一个人专门制作巨型宫灯,他就是白军平。从他手里出来的,都是2~10米的传统大红灯笼。像这样规格不等的大型灯笼,完全依靠手工,制作一个需要一周的时间。制作时室内施展不开,只能去到露天的院子里干活,数九寒冬也不例外。

图源/央视网

40多年前,白军平一到腊月便雇一辆车,拉上自己做的打灯笼去外地卖,最远去过天津。那时候辛苦极了,也挣不了多少钱。现在,白军平的订单基本都是网上来的,根本不愁卖,利润也高了很多。

一年下来,他要卖出去几百个2米以上的打灯笼,“收入10多万元没问题。”白军平笑呵呵地说道。

如今,村里2000多户几乎没人外出打工,90%都在村里从事宫灯制作。

屯头村的宫灯产业,不仅让本地人赚了钱,还辐射到周边十几个村,很多外乡人都来到屯头村就业。邻村35岁的董青已经在屯头村一家灯笼厂工作了4年,主要负责给宫灯粘金条,每个月可以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。

每年9月开始,屯头村就开始进入销售旺季,村里的马路上全是来采购的大型货车。这些车,从全国各地来到屯头村,又将这块土地上的“吉祥如意”带到全国各地。

图源/中新网


03

电商的兴起,让屯头村的宫灯远销海内外

今年29岁的李思童,已经在电商界闯荡了十几年。她们一家是村里最早“吃电商螃蟹”的人之一。

现在她和丈夫一起经营着3家网店,不少商品月销量都超过了1万,铁口灯笼便是其中之一。

另一位村民苏云广提到电商也是喜滋滋的,因为做了电商之后,他的店铺一天的营业额有时候能达到30万元

图源/万能编辑部

据统计,屯头村现在在工商注册的电商卖家有1000多家,通过电商卖出去的宫灯占了全村总销量的50%左右。屯头村的电商卖家不仅在国内拥有稳定的客源,逢年过节还会接到不少来自海外华侨华人的订单。

赵少宁就曾经遇到过一位特别的客户,是东南亚人,在当地开KTV,跟他定制了十几个宫灯用来装饰。不到5000元的宫灯,花了8万多运费空运到东南亚。

疫情突如其来,给屯头村的的宫灯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。

出口订单减少,村民们干脆集中精力去应对国内市场。很多企业趁着做电商的经验,也开起了直播

有些企业,老板亲自上阵。比如赵少宁,他从去年开始尝试新的身份——带货主播。他每晚8点开播,会挑选一些和宫灯有关的话题,比如宫灯的起源、历史文化,宫灯传说的宫廷故事,以及宫灯的制作等等。一切都和宫灯有关,一切都为了能卖出更多的宫灯。

图源/新京报

还有一些企业,则是聘请专业的主播来做直播。林丽丽就是其中之一,她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做宫灯的主播,每天播三场,力求人们在早中午都能看到她。问起销售额的变化,直播间外的老板一边刷着手机,一边盯着打包,笑着说:“比之前好,现在直播厉害啊,比以前翻了一倍。”

图源/燕赵最生活

200多年后的今天,宫灯,已经成为屯头村响当当的名片,让世人都知道,这个中国华北平原的小乡村,在持续不断地向全球输出深厚的中国文化。

正如屯头宫灯博物馆讲解员李倩倩所说:“宫灯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,希望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,更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之美”。


超级乡村研究所
   屯头村综合评分:

*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。

参考资料:

[1] 年产1亿对宫灯占全国八成市场份额,这个“中国宫灯第一村”了不起!

[2]“中国宫灯第一村”屯头:“幸福灯”照亮小康路

[3] 中国最红的村子:年产超2亿个灯笼,挂过中南海的门口

[4] 石家庄藁城,中国宫灯之乡运不出一盏灯笼。

[5] 探访“中国宫灯第一村”

[6] 16岁入行的藁城宫灯传承人,制作的大红灯笼挂上了天安门

[7] 宫灯点亮致富路


- END -


点击图片查看

超级乡村研究所往期精彩文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